[研討會] 2023家醫科秋季研討會 - 紀錄&心得

Emyway & 青年醫師工作坊

作者 / 陳文學醫師    

這個週日到中山醫參加了家醫科秋季研討會,以下簡單紀錄一些東西和心得

EPA以及Emyway系統使用介紹

為了之後家庭醫學會要開始試行Emyway系統,所以開了一課section的工作坊和各醫院的教學醫師分享Emyway系統要如何使用,也請已經使用了一段時間的耳鼻喉科學會來分享使用上的心得

依照講者的分享,使用起來真的可以透過數據看到學員的技能可以逐步提升,而且這樣的分數還真的有一定的信效度,讓住院醫師可以完成某些核心技能的訓練

聽完後有一些想法:

1. 產品思維很重要

其實這個Emyway系統,是由大林慈濟的家醫科醫師和幾位該院的資訊室人員開發出來的,後來因為好用,才逐步推展到其他醫院和學會,這對臨床醫師來說真的是很大的振奮,因為臨床工作中很大的困境就是資訊系統不好用,過去你只能找IT人員來協助解決,但通常緩不濟急或是曠日費時,但現在有ChatGPT了,很多臨床不便的地方,其實可以試著自己去開發看看,很有可能一不小就變成能夠推展出去的產品


2. 住院醫師受訓後同質性增加

相信有了EPA後Emyway系統後,住院醫師接受訓練完之後的品質會越來越相同,不同醫院訓練出來的差異會再縮小一些,當然這個絕對是學會的本意,而且對就醫民眾來說也是好的,但是對於住院醫師本人來說,也就代表你需要拿出更多不一樣的東西才能變得跟別人不一樣,這樣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青年醫師工作坊

下午的話是參加青年醫師工作坊,這是第一次參與,也很意外地發現居然是要用討論的方式進行,不過討論的題目我覺得都沒有所謂正確答案,更多的是取決於你的價值觀和目標是什麼

關於職涯選擇

第一個Section的兩個問題其實有點困難,很多職涯上的問題、甚至是經濟上的問題全部尬在一起,我不確定這麼複雜的問題是不是真的適合在這樣短短的時間內做討論,特別在場參加討論的有些還只是年輕的住院醫師


例如:

  • 薪水只有XX萬,要什麼時候才能買房子?
  • 聽說做XX的薪水比較高,可是訓練過程很辛苦
  • 去基層薪水比較多,可是又害怕自己未來會被取代

我會覺得這些問題根本沒有正確答案,很多都要用更大的框架去看,才會有根本的解決方法,又或者說,你願意為了你的目標,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如果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那你有沒有找方法去嘗試看看?去允許自己失敗幾次看看?

我記得前一兩個月和PGY聊住院醫師面試的事情時,我就說:「對讀醫學系畢業的人來說,這可能會是你一生中遭遇最大的一次挫敗!」,因爲住院醫師的錄取率,如果是普通熱門科別的話,大概只有10%,遠低於這一輩子經歷過大大小小的考試

有時候想想,醫學生一路都過得非常順遂,反而真的等訓練完,要靠自己做選擇時,就完全不會選了

因為沒有一個是標準答案,每個選項都可能是對的,重點在於你想得到什麼,你願意捨棄什麼

不過真的不知道怎麼選的話,我還是很推薦⟪大人學選擇⟫裡提到的:

選擇那個讓自己會有更多選項的選擇


關於自費檢查和藥物

第二個section是討論和病患討論自費檢查,因為時間有限我聽完講者講完就先行離開,沒有參與討論了

不過我覺得這個比較沒有爭議,很多新出來的東西本來就都是健保不給付的

或許過去健保剛出來的時候,能夠cover到80%~90%的醫療需求,但是隨著醫療的發展,健保能cover的部分就逐漸降到75%、70%,甚至可能最後剩下60%,到達及格邊緣而已

像是膽固醇藥物的健保給付標準,沒有任何風險因子的話,要LDL超過190才能給付,

但其實台灣自己的治療指引,是建議LDL超過160就要開始用藥控制了,而超過190已經是被視為高風險族群,LDL要控制到100以內


血脂治療指引和健保比較


身為醫師本來就應該去依照實證數據來治療患者,如果健保不給付,那就是和病患說明自費使用的適應症,而不是讓自己的治療標準被健保給綁死


總結

以上就是簡單紀錄這次秋季研討會的一些內容,10月份連續參加多場研討會,多少是有些疲憊,但也是透過這樣的機會,更加了解別人在做什麼,以及自己的定位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avatar

陳文學醫師,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任職於嘉義長庚,熱愛閱讀,對生產力工具也稍有涉獵。擅長口語化、視覺化複雜的抽象概念,讓病患能弄懂艱深的醫學知識,進而掌握自己的健康

了解更多 →


相關文章

瀏覽所有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