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截至2023年9月底全國近7萬6千位民眾使用居家醫療的服務,除了治療個案急性問題、控制慢性疾病,更要減低非計劃性入院的頻率,此篇研究主要探討有哪些居家醫療個案非計劃性入院的相關因子。
方法
以2024年1月份到3月份南部某社區居家醫療個案為研究對象,收集資料包括年齡、身高、體重、共病、有無鼻胃管、主要照顧者、用藥數、訪視後30天內有無非計劃性入院、訪視後90天內有無非計劃性入院。抽血檢驗包含血紅素(Hemoglobin, Hb)、鈉離子(Sodium, Na)、白蛋白(Albumin)、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資料統計使用SPSS 30版統計軟體,進行T檢定、卡方檢定以及多變項邏輯迴歸模式檢定。
結果
總共收入48位年齡介在62-97歲居家醫療個案,平均年齡為83.17± 8.11歲,其中24位(50%)為女性,24位(50%)為男性,訪視後30天內非計劃性入院的人數為6位(12.5%),訪視後90天內非計劃性入院的人數為13位(27.1%)。經由卡方檢定分析,發現非計畫性入院和有無放置鼻胃管、癌症病史、中風病史、有無腸胃道潰瘍病史、白蛋白是否在正常值範圍,在統計學上有顯著差異(p<0.05)。此外90天內非計畫性入院與30天內非計畫性入院也有統計上顯著差異,在檢驗項目中,血紅素、鈉離子、總膽固醇沒有看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使用多變項邏輯回歸模式檢定後發現沒有任何一項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結論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居家醫療個案的非計劃性入院與是否放置鼻胃管、癌症病史、中風病史、腸胃道潰瘍病史以及白蛋白值是否正常具有顯著相關,顯示這些臨床因素可能與居家醫療個案日後的急性醫療需求有關。然而,在多變項邏輯回歸分析中,尚無單一變項顯示具獨立預測力,可能受限於樣本數較少之影響。未來建議擴大研究樣本,並結合長期追蹤資料,以更深入瞭解影響居家醫療個案非計劃性入院的關鍵因子,作為臨床照護及資源分配之參考。
醫師介紹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陳文學醫師,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任職於嘉義長庚,熱愛閱讀,對生產力工具也稍有涉獵。擅長口語化、視覺化複雜的抽象概念,讓病患能弄懂艱深的醫學知識,進而掌握自己的健康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