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基的《卡片盒筆記實戰課》課程心得:輕鬆搭建起知識體系的作法

作者 / 陳文學醫師    

快速總結

「卡片盒筆記法」,聽過的人多、在用的人少,用到精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這並不是因為卡片盒筆記法很難,而是因為中文市場上缺少「實際示範」給你看的資源
原作《卡片盒筆記》花了很多篇幅說明卡片盒筆記法「為什麼重要」、「有什麼優點」,但在「實際怎麼做」的部分卻很少著墨,而瓦基的這堂《卡片盒筆記實戰課》線上課程則是很清楚的告訴你卡片盒筆記法「實際要怎麼做」。

這篇文章會和你分享我在上完課後學到的一些新概念和反思,如果你對「卡片盒筆記」或「知識管理」有興趣且有在實際操作,這篇文章可以給你一些啟發!

卡片盒筆記


1. 為什麼要買這堂課? 我在使用卡片盒筆記法遇到的問題

我在2022年6月的時候接觸到卡片盒筆記法和Heptabase,從那個時候我就開始斷斷續續使用卡片盒筆記法來做個人知識管理,然後過沒多久我又接觸到《打造第二大腦》 還有PARA整理法,老實說整個都有點混淆了

以下是我在使用卡片盒筆記法時遇到的問題:

1.1 卡片筆記怎麼做分類?

寫卡片很容易,但是分類很有難度,很常一下子就寫了幾十張的卡片,但卻不知道要怎麼分類

過去我都是憑感覺隨便亂分類,很想要看看瓦基是怎麼樣分類卡片的

1.2 筆記軟體內容混亂

我目前是使用Heptabase來做卡片盒筆記法,但是Heptabase其實又不只限於拿來管理卡片盒筆記,我也很常用Heptabase來整理論文寫作的相關素材,所以會非常混亂

每次一打開軟體,其實有點搞不太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就像走進廚房看到檯面上有切好的菜、剛買來的水果、煮到一半的排骨湯、還有正在退冰的鮭魚,你真的會不知道自己「當下」要做什麼

瓦基難到不會有這樣的困擾嗎?

1.3 如何在Heptabase上的實作卡片盒筆記?

我在2022年接觸到Heptabase時,Heptabase還沒有啟用Journal的功能,那個時候就是單純的寫卡片就好

但是在加入Journal功能以後,我在使用上又開始混淆了,我很習慣的把每天學習的東西紀錄在Journal上,而非寫卡片,整體使用又變得不順暢了,所以又想要重新學習一下在Heptabase上操作卡片盒筆記的流程

卡片盒筆記


瓦基算是中文市場中非常推崇「卡片盒筆記法」的創作者,而且從他高品質的部落格的文章、社群發文還有電子報,就可以知道卡片盒筆記法一定大幅度的幫助到他做產出和思考

所以看到他推出卡片盒筆記實戰課|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課程時,二話不說就買了

以下分享我在上課後學到的一些概念:


2. 卡片盒筆記核心概念

卡片盒筆記

2.1 先為你的卡片盒設定12個主題

對於初學卡片盒筆記法的人來說,最困惑的就是到底要蒐集哪些主題的卡片,卡片盒筆記法和傳統流水帳式的筆記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你寫下的卡片都是有目的的

瓦基引用物理學家費曼提到的:「經常保持12個你關心的問題,你在接收資訊時就會像開啟雷達一樣」,先設定自己感興趣的12個主題,自然而然就會在生活中特別注意和這12個主題有關的資訊

至於要怎麼選擇主題呢?你可以朝這幾個方面去思考:

  1. 你對什麼事物感到「好奇」?
  2. 什麼是你一直以來都在「追求」的?
  3. 你對生活上的什麼事情感到「困惑」?

2.2 注重脈絡:不單只是紀錄,而是要去想未來可以在哪裡用到

在寫筆記的時候,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想把所有東西都記下來」

你寫下的筆記不應該只是單純紀錄,而是要在未來有所用處,以下是瓦基在課堂中提到的例子:

當你在讀書的時後讀到:「非語言溝通在溝通中佔很大的部分」這句話的時後,你把他紀錄下來

如果是傳統筆記,類似圖書館的分類方法時,你會這樣分類:把它放在 「社交心理學」→「溝通」→「非語言溝通」 之中

但如果是卡片筆記法,會以用途分類,你會去思考「這則筆記在哪裡可以用得上」,所以同樣這則筆記,你可能會放在 「約會技巧」、「面試技巧」、「爭取升遷」 這幾個大項目中

你有沒有發現很不一樣,透過整理筆記,去思考「可以用在哪裡」的過程時,等於讓自己的大腦又強迫再思考一次,更可以加深印象

筆記不只是記下來就好,而是要去思考可以用在哪裡,這樣的筆記才能帶來產出,為你的人生帶來改變!


p e n d i n g

2.3 先學會系統,再去挑選工具

學會做筆記的方法和系統,比爭論哪種工具最好用還來的重要!

當初在瓦基的這堂卡片盒筆記課程推出時,看到有人揶揄說:「高手都用apple note做筆記,傻子才用一堆軟體做卡片盒筆記」

但我在上完課以後發現,這根本張飛打岳飛,你要用哪種筆記方式,跟你要使用哪種筆記軟體,其實是兩回事

筆記最重要的是「系統」,是你如何去運作、去Run這個筆記系統,而不是你用了什麼「工具」

就像你學畫畫,先學會了透視法,知道怎麼樣去構圖以後,再決定你到底是要用水彩、油畫或色鉛筆來畫

先學會系統,再去挑選工具,順序要搞清楚


3. 卡片盒筆記實際操作細節

卡片盒筆記

3.1 分清楚「專案管理」系統和「知識管理」系統

我覺得你在學習筆記法、筆記系統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去了解「知識管理系統」和「專案管理系統」是不一樣的

知識管理系統,在乎的是組建個人的知識系統,讓你的知識能夠像堆疊樂高積木一樣越堆越龐大,這是沒有時間期限和終點的

專案管理系統,關注的是在「限定時間」內做出「明確的產出物」

Raymond的PAI系統:project、action、inbox

本質上是「專案管理」系統https://raymondhouch.com/notion/para-pai/

Esor的PAA系統:project、action、archive

也是偏「專案管理」系統,並對「知識管理」提出質疑

卡片盒筆記法,本質上是「知識管理」系統,它是幫助你組建出龐大的知識系統

一些生產力專家對於「卡片盒筆記」的詬病,就是在說「卡片盒筆記」沒有辦法「加速」產出過程,而且可能拖慢「產出」

這點我是部分認同的,因為如果你一直花時間整理知識卡片,沒有去做「專案」的話,你是沒有不會有任何產出的

但「卡片盒筆記」的優點就不是在這邊,卡片盒筆記的優點是幫助你思考,讓你的思考更深入、更廣、更全面


3.2 持續做小專案,並不能幫助你完成大專案

對於知識管理系統和專案管理系統的爭辯,我認為知識管理系統是要保留的,而且很重要

你想一想:

一個人很會拍短影音,就代表他也能拍出一部電影嗎?

一個人很會寫twitter短文,就代表他能夠寫出長篇小說嗎?

同理可證,一個人一直做小專案,就自動能做好大專案嗎?

答案我給問號

但就我自己個人的經驗,這些完全是不一樣的東西,一篇600字的短文,大概只要3張卡片的知識厚度,但是你要寫一篇5000字的長文,大概就要20~30張卡片的知識厚度

組合3張卡片和組合30張卡片的難度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知識管理系統」的重要性,就是能幫你搭建出規模更大的知識體系

如果你有10張卡片,你要輸出3張的內容就很簡單,如果你有100張卡片,你要輸出30張就很簡單

這也是卡片盒筆記法的使用者魯曼教授(Niklas Luhmann)能夠寫出超過70本專書、400篇以上的論文,甚至過世後他遺留的手稿經人整理,又出版了6、7本專書的原因

那麼多產的原因,因為他寫了9萬多張的卡片


3.3 用工作誌來串接「專案管理」和「知識管理」

很多人在知識管理中迷失的原因,就是因為知識管理是沒有明確目標和截止時間的,所以會一直做一直做,其實這個就跟PARA系統裡的「Area」是一樣的意思

瓦基提到在筆記軟體中建立一個「工作誌」的頁面,串接專案管理和知識管理,讓你隨時掌握目前的進度

用一個獨特的用語,讓你搜尋就能找到


2.6 使用wip來建立工作首頁

也是看到瓦基使用的方式,他會在heptabase中建立一張卡片,上面記載目前要做的事項,有點像是代辦清單一樣,然後標題設置為「wip」

接下來在使用heptabase的時候,只要隨時使用cmd+O,然後打「wip」,就可以快速找到這張卡片

看完以後我也開始嘗試建立自己的wip

4. 用Heptabase來做卡片筆記的小技巧

卡片盒筆記


4.1 heptabase內的索引筆記可以用黃色呈現

一樣是在瓦基的課程看到的

每個白板裡面,每一個大區塊就可以有一個索引筆記,方便自己去了解知識的樣貌

比較複雜的白板就可以用好幾個索引筆記去做


4.2 可以利用「Tag」來做「00_Inbox」

在看了瓦基的卡片盒筆記法實戰課程以後,發現瓦基會在heptabase上使用標籤「#idea」來記錄靈感卡片,然後一次會蒐集10-20張靈感卡片,最後再來做整理

在heptabase上的journal處,可以直接用@的方式來新增卡片


5. 我的改變

卡片盒筆記

1.用嚴謹的態度,重新寫好每一張卡片,並且讓卡片與知識體系做連結,思考本身也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要去思考每一張卡片可以用在哪裡

2.專案做完以後,要去思考哪些卡片可以撈回去知識體系做使用

3.使用wip來做首頁管理

4.抱持謙虛,真的有些人把筆記軟體用的嚇嚇叫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avatar

陳文學醫師,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任職於嘉義長庚,熱愛閱讀,對生產力工具也稍有涉獵。擅長口語化、視覺化複雜的抽象概念,讓病患能弄懂艱深的醫學知識,進而掌握自己的健康

了解更多 →


相關文章

瀏覽所有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