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台北馬偕參加了由家庭醫學會舉辦的家庭醫學主管領導能力培訓研討會,半天的研討會但內容非常紮實,以下分享:
1. 陳亮恭院長的多元發展之路
第一個Section由台北關渡醫院的陳亮恭院長分享過去的成長之路,從一看開始的骨科轉家醫科,拿到專科後在2005年以政府補助身份赴牛津大學進修老人醫學,開始大力投入老人醫學領域的研究,最後又再把研究上的成果回來用到臨床上,在國際上的學術成就斐然,目前是三本SCI雜誌的主編:
1.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IF:4.0
2.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Plus
3. Aging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IF:1.0
聽完陳亮恭院長的分享,讓我回想到Paul Graham在How to Do Great Work中所說的:「做到最好比做好更簡單」
因為當你心中想的是做到最好,你就會先去辨識出領域中的最好到底長什麼樣子,好到什麼程度,而做好就是只跟自己比或是眼前的環境比,要成長反而困難
陳院長真的是示範什麼是做到最好,標竿級的人物。
2. 蔡詩力院長:從大醫院到開業的轉變
第二個Section是由力安妥診所的蔡詩力院長分享從原本台大醫院當主治醫師,到後面進入基層開業的心路歷程。
其中讓我比較有啟發的是當初蔡醫師在台大醫院剛開始創立教學型主治醫師的時候,就沒有想太多加入參與,而回過頭來看,那真的是個絕佳的決定。
這讓我想到,很多真的好機會,在一開始的時候都是以這種型式出現,它不會是一個明顯看起來很棒很好的東西,通常都是有點混亂、不確定的狀況,但因為後來慢慢發展起來,越變越好,逐漸進步。勉勵自己在狀況未明確的時候也要勇於去投入和探索。
3.數據與研究的新前線
第三個Section由北醫的許明暉數據長來分享觀察型研究和資料庫的最新進展。
這個part我覺得最有幫助的就是認識到了很多資料庫,像是由AZ藥廠主導的TriNetX資料庫,美國癌症基因圖譜計畫TCGA、國際觀察性健康資料研究學會OHDSI、美國NIH資料庫等等。有了這些資料庫名稱,就可以到pubmed上搜尋文獻,學習別人在做觀察性研究時是如何做的,非常有幫助。
許醫師也提到,在AI、LLM出現後,電腦在處理這些Big data的算力有非常多的突破,過去可能要花兩天才跑的出來的data,現在一個小時就跑的出來,未來可想見這方面的研究發展會非常的火爆熱絡。
4.學習公開講話
半天的課程結束後,有一個橋段是要大家輪流自我介紹,還好之前有上Bryan的線上課程,大人的說話課,才勉強撐了過去。
再來晚宴的部分也有很多社交,真心覺得自己可以再多多練習講話,讓自己逐漸成為內向適應者。
總結
以上就是簡單分享這次參加家庭醫學主管領導能力培訓研討會的心得,期許自己不只要做好,更要做到最好!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陳文學醫師,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任職於嘉義長庚,熱愛閱讀,對生產力工具也稍有涉獵。擅長口語化、視覺化複雜的抽象概念,讓病患能弄懂艱深的醫學知識,進而掌握自己的健康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