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第二大腦實踐手冊》讀書心得:用PARA筆記法達到高效輸出

作者 / 陳文學醫師    

快速總結

PARA Method 能幫助你專注在產出和行動上

《打造第二大腦實踐手冊》中,作者詳細的介紹PARA Method到底該如何實踐和執行,以及實際操作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這篇文章會和你分享個人在使用PARA Method的一些心得以及個人操作方式,希望能幫助你上手PARA Method

PARA筆記法


1. 什麼是PARA筆記法?

The PARA Method,又稱PARA筆記法、PARA分類法或是PARA整理法,是生產力專家Taigo Forte《打造第二大腦》當中所提出的檔案管理方法

這是作者早年在Apple Store幫買新電腦的客戶轉移檔案時所開發出來的檔案分類法,他發現人們並不需要很檔案整齊的電腦,而是要能夠幫他們推進手上目標和專案的電腦

於是他將電腦上的檔案分成四大類,分別是

  • Project專案:短期需要推進的專案
  • Area領域:長期深耕、探索的領域
  • Resource資源:感興趣的事物
  • Archive檔案庫:備而不用的東西

把四大類的英文字母字首抓出來就變成 「PARA」

PARA筆記法

《打造第二大腦》這本書在台灣出版以後,很多生產力專家像電腦玩物站長Esor薑餅資朱麒都有嘗試應用PARA方法來改造自己的知識管理系統

我自己在2023年讀到這本書以後,也開始使用PARA筆記法來管理我的筆記軟體和電腦檔案,真的非常好用,也讓電腦變得很整潔

延伸閱讀:《打造第二大腦》讀書心得:講求產出和行動的筆記方法


2. PARA筆記法有什麼特別之處?

至於PARA Method有什麼特別之處呢?以下以過來人的經驗和你分享PARA Method的三大優點:

2.1 以行動和產出為導向的筆記方法

PARA筆記法的核心,就要讓你專注在能改善你人生的事情上,也就是具有行動和產出的專案

在「Project專案」、「Area領域」、「Resource資源」、「Archive檔案庫」這四個大分類當中,越前面的是越能幫助你提升、帶你前進、讓你有產出的分類

PARA筆記法

特別是「Project專案」,它具有明確的產出物、交付物或是目標,你越是投入時間心力在專案,就越有生產力

  • 「讀書」 並不會有明確成果,但 「寫一篇讀書心得」 就會有明確的成果
  • 「學習寫作」 不會有明確成果,但 「連續日更100天」 就會有明確的成果
  • 「減重」 不會有明確成果,但 「3個月內減10公斤」 就會有明確的成果

有句話是: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答案很簡單,就算讀了再多的書,但你沒有行動、沒有產出、沒有做出改變,僅僅只是把這些知識放在大腦or筆記軟體中,這對你的人生並不會帶來任何的變化

你要做出行動,你的人生才會改變,而PARA筆記法可以幫助你專注在行動上

PARA筆記法


2.2 簡單好用,60秒啟動

簡單、快速,是PARA筆記法的最大優點,基本上只要花60秒的時間,你就可以開始啟用PARA筆記法

你不需要付費模板、不需要複雜的筆記軟體、不需要學習複雜的筆記軟體功能,你只要會

  1. 新增資料夾
  2. 拖移檔案

這樣就可以使用PARA了

我看過很多Notion的筆記模板,看起來很漂亮很多細節和架構,但是光是要搞懂一個模板,可能就要花上十幾二十分鐘,在你提升生產力之前,你還要先減損生產力

但PARA筆記法不用那麼複雜,學會以後60秒就可以上手

PARA筆記法讓你專注在「產出」上,而不是花時間搭建一個看似華麗,但不一定有用的知識宮殿


2.3 各平台都和軟體都可以使用

雖然我在這篇文章大多以「PARA筆記法」來稱呼PARA Method,但這套方法其實不只可以拿來用在筆記軟體上,也可以用在電腦檔案、雲端硬碟、Email信箱、Apple Note等等

PARA筆記法

因為PARA Method不只是一種「筆記方法」,更是一種協助你面對眾多數位資訊的「處理準則」

在筆記軟體,你可以用PARA,在Email裡頭,你也可以用PARA,然後在電腦硬碟裡頭也可以用PARA

只要是數位環境,幾乎都可以使用PARA Method

想要找到一個可以管理所有資訊和檔案的生產力App實在太遙遠,但如果你想要一套可以一體適用的方法,用來提升你的生產力,那麽PARA Method會是絕佳的選擇


3. 如何開始PARA筆記法?

接下來會帶你實際做一次PARA筆記法,

步驟 1 :把現有的所有筆記丟到「Archive檔案庫」中

用PARA整理的第一步驟很簡單,就是新增一個名叫「Archive檔案庫」的資料夾,然後把你現存的所有檔案通通丟進去

PARA筆記法

還記得你剛開始使用全新筆記軟體的感覺嗎?

什麼東西都沒有,裡面完全空白,有無限可能等著你去創造

但是隨的時間過去,筆記軟體就越來越混亂,恨不得把所有筆記都刪了,但刪掉又覺得可惜

但其實你有另外一個更好的作法,就是把這些筆記通通收到一個資料夾裡面,然後重新開始

這樣你可以同時保有乾淨的頁面,又可以保存過去的筆記。

如果你怕混亂,可以在Archive裡面新增一個資料夾,命名為今天的日期,這樣你就能保存當下的檔案狀態


步驟 2:建立「Project專案」資料夾

第二個步驟就是盤點你手上有哪些正在執行的專案,然後放到「Project專案」資料夾當中,它會長的像這樣

PARA筆記法

很常見的錯誤就是把不是專案的東西當作是專案,例如說「旅遊」、「寫作」、「閱讀」,這些並沒有明確的時間和成果

要能夠作為專案,基本特性是:

  1. 有明確的起始、截止時間
  2. 有具體的產出物、交付物、成果

舉例來說:

  • 「旅遊」不能算一個專案,但「今年七月去日本旅遊五天」就是個專案
  • 「寫作」不能算一個專案,但「今天寫好一篇2000字的讀書心得」就是個專案
  • 「閱讀」不能算一個專案,但「這個月讀完四本書」就是個專案

PARA筆記法

至於到底要有多少個專案呢?Tiago Forte的建議是10~15個

正因為專案會有明確的產出物、明確的成果,所以你應該花最多心力在這個分類


步驟 3:建立「Area領域」、「Resource資源」資料夾

第三步就是建立「Area領域」和「Resource資源」的資料夾,把一些不是跟專案相關,但是跟你長期發展有關的資料放進來

PARA筆記法

像前面提到的「旅遊」、「寫作」、「閱讀」等等,都可以各自開一個資料夾

至於這些資料夾又要如何整理呢?我個人的建議是不要花太多時間去整理,隨性就好,因為整理這些資料夾不會對你帶來太多的幫助

真正對你有幫助的還是你的產出和行動,也就是「專案」有沒有被執行

這就像廚師成功的關鍵終究是他能不能煮出好吃的料理,而非他多會管理食材庫房


步驟 4:建立「Inbox收件匣」,開始收集

最後是建立一個空的資料夾,並且命名為「Inbox收件匣」

PARA筆記法

當你收到新的資料、新的檔案和文件,一時之間還來不及整理的時候,就先把它放在這個資料夾

例如:

  • 走路時突然想到的一個想法
  • 你覺得很有用的檔案
  • 上課聽講紀錄的一些筆記

在你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什麼有趣有用的就先記起來放到inbox中,等到你回家或是比較有空的時間,再來決定這些檔案和文件要歸類在哪裡


步驟 5:整理「Inbox收件匣」內的資訊

當你開始把一些檔案和資訊放到Inbox資料夾以後,接下來你就要開始整理

PARA筆記法

整理的時候你可以依照以下的思考順序去執行:

  1. 這是一則會議or約定的時程嗎? 是的話,請直接加到行事曆

  2. 這是一個馬上就可以做完的事情嗎? 是的話,請直接加到任務清單

  3. 這份文件/筆記/檔案,可以幫我推進某個專案嗎? 是的話,加到專案(Project)資料夾

  4. 這份文件/筆記/檔案,可以幫我維護某個領域嗎? 是的話,加到領域(Area)資料夾

  5. 這份文件/筆記/檔案,是我感興趣的部分嗎? 是的話,加到資源(Resource)資料夾

  6. 都不是的話,就丟掉or放進檔案庫(Archive)裡面


所以說,一則筆記會被歸在哪邊,其實是會因人而異的,要看你當下的狀態

例如說以下這則筆記:

📌東京地鐵價格表

距離(公里) 購買車票時的票價(以10日元計算)
1km~6km 180日元
7km~11km 210日元
12km~19km 260日元
20km~27km 300日元
28km~40km 330日元

你覺得這則筆記會被歸在哪裡呢?

如果你是下個月要去東京旅遊,那這則筆記可能會被歸在專案(project)裡的「四月東京5日遊」當中

如果你是定期要到東京出差的人,那這則筆記就會被你歸類在領域(Area)裡的「東京出差」,因為到東京出差是非常routine的事情,不會有明確的截止時間

如果你只是單純對東京有興趣,想說有機會要去玩,那這則筆記就會被放在資源(Resource)裏的「東京旅遊資訊」

同樣的一則資訊/筆記,對於不同人會產生不同的價值


4. PARA筆記法實作示範

以下分享我在不同平台和環境上使用PARA的一些心得

4.1 電腦桌面

PARA筆記法

首先是我的電腦桌面用PARA筆記法整理過後的成果,其實在雲端硬碟和數位筆記那麼發達的2024年,電腦上的檔案還真的沒有很多

再加上使用Mac系統的關係,桌面上不會擺很多應用程式的圖示,桌面上真的都是擺檔案,所以整理起來算是非常的輕鬆

電腦桌面檔案比較多的就是Area的部分,存一些教學會用到的投影片還有個人網站的相關資料


4.2 Apple Note

PARA筆記法

Apple note是個很特別的存在,因為它是蘋果內建的筆記軟體,所以開起速度神快,很多時候我來不及打開筆記軟體,就會先用apple note來快速紀錄筆記

因為不是主力筆記軟體,上面也是沒有太多的筆記,大部分都被我丟到Archive檔案庫裡頭,主力還是用Notion和Heptabase來管理較複雜的專案和領域


4.3 Notion

PARA筆記法

Notion算是我的主力筆記軟體,有很多領域Area的資料放在上面,所以整個整理起來稍微要花一點時間

可以看到我在領域的頁面自己拉了幾個細分類,因為醫院的醫師真的就是有臨床、研究、教學要顧,所以東西真的非常繁瑣


4.4 Heptabase

PARA筆記法

Heptabase是我目前生產力的主力軟體,一些困難、需要整合較多知識的專案我都是放到Heptabase去處理

在做PARA時,我是直接在主頁面(MAP)上做出PARA四個區塊,然後一個專案一個白板(Whiteboard),一個領域也是就一個白板(Whiteboard)

Heptabase上的白板功能可以幫助我看到整個領域知識和專案的全貌


4.5 Email

PARA筆記法

其實在使用PARA整理法整理個人Email以後,會發現Email上真的能幫自己推進專案的信件真的少之又少

更多的是一些廣告信件、確認信、已知的訊息等等,或是會議時間,很少是真的能讓自己有進度、有成長的東西

反倒是工作用的Email信箱中比較多專案的標籤

所以自己應該多花時間開工作信箱、而非私人信箱


5. 常見問題

接下來分享一些在使用PARA時會遇到的問題:

5.1 如何區分專案(Project)和領域(Area)?

很多人的筆記無法帶來行動和產出,根本原因就是把Area當作是Project,我之前也有這樣的問題

像我之前會把這些東西放在Project:

「個人網站」、「論文」、「學習地圖」

這些對我來說很像是Project,但其實不是,因為這都沒有給出

  1. 明確的截止時間
  2. 明確的產出物

所以我在上面花了大量的時間卻弄不出半點成果,比較好的寫法應該是

  • 05/10 架設好個人網站
  • 06/03 完成論文草稿
  • 07/01 畫好學習地圖v1

如果你沒有給出截止時間,你就不會知道自己進度是超前還是落後

你沒有訂出明確的產出物,東西就是永遠做不完

PARA筆記法


反倒是領域(Area)就很好訂定,因為每個人多少會有長期努力的目標

像我在Evernote時代的時候,就寫了「旅遊」、「過得健康」等等的筆記分類,這些就是Area,因為往這些目標的路上是沒有盡頭的

但我想說的是,與其你弄一堆要維護的領域,不如花心思去想想,在這個領域中,你可以做哪些Project去推進?

  • 「過得健康」很重要,但能不能安排一個專案是「今年完成一場馬拉松比賽」?
  • 「旅遊」很重要,但能不能安排一個專案是「7月到日本玩五天」?
  • 「寫作」很重要,但能不能安排一個專案是「寫完10篇5000字的深度長文」?

Area是你的守備範圍,而Project才能帶你跨出舒適圈


5.2 領域(Area)裏頭,各個領域要怎麼整理

我的心得是,不要花太多的心力去做整理,因為整理這些東西只能夠讓你維持目前的水準,無法讓你往上提升,專案才是能帶你往前走的東西

當然如果你要整理的話,我會建議用卡片盒筆記法或是MAP of Content

我自己在Heptabase上會用卡片盒的方式來整理我的領域知識,而在Notion上我盡量用MAP of content的方式來整理,簡單說,盡量在一則筆記內呈現你這個領域內所有的知識

一些生產力專家像是電腦玩物站長Esor和雷蒙,甚至把Area這個部分都砍掉

我自己認為Area還是有其好用的地方,但真的不用花太多時間,也不是真正的重點


5.3 Email 裏頭要怎麼運用PARA? 訊息很多很雜

我覺得Email是 PARA方法裏頭最有挑戰性的部分,因為Email的訊息量實在是太大了,而且大部分都是廣告信件

這邊建議可以依照Tiago Forte的方式做處理:

  1. 會議通知,或是某個行程: 加到行事曆,然後封存
  2. 某個跟催通知: 可以馬上處理掉:處理,不能馬上處理:放到代辦清單
  3. 跟某個專案有關的資訊,放到專案標籤
  4. 跟某領域、資源有關,放到相關標籤
  5. 都沒有:直接封存

我自己在做的話,只會特別把跟專案有關的信件,或是某幾封真的很重要的信件抓出來歸檔,其他都是直接封存,需要時再用搜尋的功能找出來

PARA筆記法


5.4 需要每個地方的資料夾都長一樣嗎?

在使用PARA的時候,你可能會想說,是不是我在每一個軟體、平台和電腦上的資料夾都要一模一樣?

答案是不用!

只要根據你在那個平台或軟題的狀況去處理就好了

以我的狀況為例,我的信箱有工作的信箱和私人的信箱,各自都會用PARA Method整理,但兩邊的資料夾是長不一樣的

因為有些東西就是只會在該平台出現,例如說都是用工作信箱來聯絡某個專案的工作事項,那就完全沒道理在私人信箱也建一個工作專案的資料夾,根本不會有相關信件跑過來

這個就是PARA法的靈活性,你不需要創造一個大到可以涵蓋你人生的系統,而是在每個地方都用最有效率的模式去執行


5.5 PARA筆記法和第二大腦的關係是?

在打造第二大腦當中,Tiago forte提出了使用CODE方法來創建第二大腦,而其中的PARA法是屬於CODE法中的「O= Organized」的部分

我知道這很繞口,講白話就是:兩個是不一樣的東西 ,而且PARA比較好用

我之前也很迷戀「第二大腦」的概念,想說可以把所有看過的東西都記下來,這樣實在太酷了

但在看完《打造第二大腦實踐手冊》,也就是PARA Method後,我才發現其實PARA才是核心,PARA才能幫助你行動和產出,而第二大腦這個概念反而會讓你囤積過多的資訊,然後沒有半點產出

如果追求效率的話,我建議直接買《打造第二大腦實踐手冊》來看,上一本《打造第二大腦》有空再看就好

PARA筆記法


6. 總結&心得

以上就是分享PARA筆記法的實踐方法和實作心得,個人覺得比卡片盒筆記簡單許多,你可以實際看Tiago Forte在YouTube上的教學影片就能學會

當然看書的話是更方便,而且書中也有提到如何在團隊協作的時候也使用PARA,非常值得一看

PARA筆記法

博客來介紹:《打造第二大腦實踐手冊:用PARA整理你的第二大腦,什麼都記得牢、想得通、做得到!》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avatar

陳文學醫師,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任職於嘉義長庚,熱愛閱讀,對生產力工具也稍有涉獵。擅長口語化、視覺化複雜的抽象概念,讓病患能弄懂艱深的醫學知識,進而掌握自己的健康

了解更多 →


相關文章

瀏覽所有文章 →